首页 > 高职招生 > 正文

高就业率让高职院校成功逆袭 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23-05-25 23:35:56 | 帮才招生网

高就业率让高职院校成功逆袭

近段时间,我省重点高职高专院校新生报到注册陆续展开,来自报到现场的消息显示,由于近年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形势日趋向好,报考学生和报到学生都在持续增加。今年我省20多所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及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学生报到率普遍超过85%。不但如此,还有不少考上二本、三本调档线的学生纷纷放弃报读本科,转而填报热门的高职高专。“本科毕业工作难找,还不如学门技术更有保障。”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共识。

现象

示范高职报到率普遍超85%


报到率,这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过去羞于对外公开的数据,今年,这样的数据从秘密走向公开。

近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迎来新生报到,该院发出录取通知书4342张,实际报到的达到3761人,报到率86.62%,这个数据让学院备受鼓舞。前些年,由于本科扩招,直接挤压专科学校招生空间,一提起报到率,很多高职高专学校领导都讳莫如深,有的甚至将报到率定为“内部机密”。原因在于,因为部分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却不来报到。不来报到的理由,要么复读,重新参加第二年高考,目标是本科院校;要么觉得读专科没劲,不如直接出外打工挣钱。因此,高职高专类院校报到率普遍不及本科高,个别学校报到率甚至不到60%。

但从近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纺织高专、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高专大一新生报到注册情况看,学生报到率普遍超过85%,部分专业甚至超过90%。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高职高专院校不但学生报读踊跃,其中不少是分数线上了二本、三本的学生。

据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入学统计数据显示,该校2013年一专理科、文科调档线分别是438分、456分,理科专业最高录取分为509分(超过三本线49分、二本线17分),文科专业最高录取分为507分(超过三本线30分、二本线2分)。今年该院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省航空局联合招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100名计划,一志愿报考及录取率100%,最低录取分数494分,超过二本控制线。

析因

就业率增高促使报到率提升


是什么原因促使高职高专今年如此受热捧呢?

“主要还是我们的毕业生受企业欢迎,学生好就业。”成都纺织高专党委书记尹析明如是分析,这些年高职高专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工学一体、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政、行、企、校紧密合作办学,强力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让学生学技术,上岗就能用,实现了岗位与学位的“零距离”。

一句话,高就业率催生高报到率。7月上旬,据省政府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省2013届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率达到85.6%,高于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84.85%,高于研究生就业率82.78%,高于本科生就业率84.49%。在我省超过100所高职高专院校中,20多所国家级示范、骨干以及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就业率更是普遍超过95%,仅就2013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签约率来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达到96.8%、成都纺织高专达到96.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达到98.5%。

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以上数据表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上成功“逆袭”。在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周雪峰看来,这种“逆袭”也是我省近年强力推进高职高专发展的见证。他说,从2006年起,我省成功建设了10所国家级示范高职学院,5所国家级骨干高职学院,从2010年开始,我省又推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支持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始终以满足职业岗位(群)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学生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大大增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学校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建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的旌湖之畔。千亩校园枕水而建,因势造园,既有芳草萋萋、枝疏叶浓的园林之妙,又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传来的琅琅书声……处处透出和谐的人文氛围和清新的现代气息。

  在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一路应运起肇、应时而变、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的高职学院之一。

  建立高职学院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四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确立了“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开创了“省市共建,社会共享”的全新办学局面,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职教惠民,服务社会”的辉煌办学成就,构建起了“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格局。

  目前,学校占地1166余亩,在校学生12000余人,教职员工927人,其中正高52名、副高216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等6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聘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有6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固定资产达5.25亿元,馆藏图书98余万册。开设有59个专业或专业方向,是全国机械行业“数控”“焊接”专业的牵头院校,拥有数控、焊接、电气等一批国家、省级精品专业,形成了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按照“体制创新、省市共建、产业对接、校企合作”原则,规划497亩地,投入8亿元,与行业、企业共建“四川工程产学研园”,整合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试中心、区域技术服务中心等资源,协同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创新创业等,形成直接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

  产教融合,与中航集团共建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该中心是中航集团在我省的6个军民融合工程项目之一。领军团队由我国著名材料时效分析专家陶春虎、8万吨模锻压机总设计师陈晓慈和学校材料学科带头人组成。联合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股份公司、中国物理研究院九院、420、624等企业科研院所,开展航空金属材料的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承接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培训与西南地区检验检测服务。

  国际合作,与德国KUKA共建“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该中心是由省政府推动,省经信委和德阳市政府共同支持,学校承办的项目,针对我省工业机器人应用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器人应用研发,引领推动德阳国家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

  政产学研用融合,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该中心是由中科院成都分院、德阳市政府和学校三方共建。开展产业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德阳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目前已有先进制造数字化设计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信息中心、德阳装备制造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微波能中试基地等入驻。

  融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省级工程实验室”。由省发改委批准,学校在省经信委、德阳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装备制造大企业、大集团,投入6000万元,共建“装备制造机器人应用技术、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 三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在这三个领域开展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服务等。

  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组织我校与西华大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我校面向四川省招收了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两个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生。学校探索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被教育部誉为“1221”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推广。

  学校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学,从严治校,精心育人”的办学方针,以创新的育人精神为每一位学生求知治学、强化技能、全面发展铺设成长成才之路。目前,21个少数民族,共计383名学生在校就读。学校开设了清真食堂,逢重大民族节庆日还组织开展庆祝活动,为各民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我校已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互派师生,交流学习。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大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学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各类人才,涌现出了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肩负着“孕育国家建设之人才,开创高职改革之先河,发扬敢为人先之精神,促进社会经济之发展”的历史使命。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发扬“开放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围绕“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的根本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争做“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国家示范高职”,绘就中国现代高职传承与创新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恢宏蓝图! 帮才招生网

与“高就业率让高职院校成功逆袭 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相关推荐